《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是由法国欧罗巴电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吕克·贝松执导,戴恩·德哈恩、卡拉·迪瓦伊、克里夫·欧文、蕾哈娜、伊桑·霍克、赫比·汉考克、吴亦凡等联合主演。
该片根据法国系列漫画《韦勒瑞恩和洛瑞琳》改编,讲述了具有丰富经验的特工韦勒瑞恩与洛瑞琳奉命来到阿尔法千星之城,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维度穿梭,完成一系列冒险任务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2017年8月2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人类和众多外星种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名为千星之城阿尔法的繁华星际大都市,数百年来,千星之城阿尔法成为各族群和平共处的美妙天堂,它繁荣昌盛,它欣欣向上,
然而,宇宙的神秘黑暗力量正试图摧毁这一切。
韦勒瑞恩(戴恩·德哈恩饰)和洛瑞琳(卡拉·迪瓦伊饰)被选择成为阿尔法的守护者,他们俩是警卫部的执行人员,被任命去拦截一种稀有物品的交易。
这种稀有物品与一个本该在数十年前就消失的稀有族群存在神秘的关联。
然后他们来到了巨大的漂浮都市阿尔法城,这时他们的指挥官ArunFilitt(克里夫·欧文饰)在指挥中心遭到绑架,这对搭档开始意识到手中物品的不寻常价值。
二人追寻凶手而来到位于阿尔法城心脏的死亡之境,发现自己身陷一场正在发酵的星际事件中——他们需要通过控制手中那个能够改变宇宙秩序的物品,在其他物种被卷进来之前救出Arun。
幕后制作: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有2000多人的团队,分别来自中国、法国、巴西等不同国家。
特效公司由工业光魔、维塔数码和RodeoFX三大公司首次在同一部电影中联手,不同于以往两两搭配,光是特效镜头就多达2734个。
影片展现的是一个奇幻宇宙,有3236个外星种族、5000种通用语言、2000万太空居民,长达千年的编年史,为了制作瑰丽迷人的千星之城,导演吕克·贝松更是率领主创团队为3000多种外星生物创造了各自不同的身份、习性、服饰和文化。
电影影评:
1·瑰丽绚烂复古,IMAX+杜比才是正确的观影姿势出乎意料的好看。没有想到吕克·贝松居然能把他在五十年前看过的一部科幻漫画,改编为画面如此瑰丽、绚烂的经典复古科幻巨作。
老吕说自己从10岁开始就成为了《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原版漫画的死忠粉,这话我信,这片子看上去确实像真爱粉拍出来的东西。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可能是近期院线片中,特效与色彩结合得最赏心悦目、最能展现未来世界勃勃生机的奇观电影。
吕克·贝松自己说,当他看到《阿凡达》之后,他才觉得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达到了展现《星际特工》奇幻世界的水平。
趁着《阿凡达2》上映的遥遥无期,老吕抽空请来《阿凡达》原班特效团队全面掌控《星际特工》的视觉效果制作,其中名头最为响亮的3家公司都是好莱坞特效行业的顶尖玩家:负责《环太平洋》特效设计的育碧软件旗下的加拿大HybrideTechnologies公司;《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美国工业光魔公司;《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创建的新西兰威塔数码公司。
《星际特工》最体现视效奇观的场景有两个:
珍珠星球的碧海蓝天,以及搭载地球游客的飞船在大市场中光速穿梭。片子里这些长得很像白种阿凡达的珍珠人,他们的星球实在太美腻,作为沙滩海景房爱好者的我,看到片中栖贝壳而居的珍珠人怎能不心动和羡慕。
3D效果加持下的外星大裂谷的景深层次感,大市场商店里的各色霓虹灯所带来的炫目感都是非常好的观影体验。
片中无知且好奇的人类只有佩戴了特制眼镜,才能看到大市场里琳琅满目的一切,这个设定确实很有前瞻性,早在上世纪中期,《星际特工》的作者就已经指出,VR将是人类的未来。
说到“前瞻性”就不得不提科幻题材艺术作品的世界观。
自从科幻题材首次在小说这种体裁中出现,科幻故事里的人类对待未知外太空的态度一直在左右两个阵营之间摇摆:
一会儿把外太空看作是人类开疆拓土发展旅游业实现“和平崛起”“宇宙大同”的基地,一会儿又把外太空看作威胁,认为外太空生物是有可能甚至意图毁灭人类的未知力量。
《星际特工》让我想起了美国经典科幻电视剧《迷离时空》(TheTwilightZone),这两部作品都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对于宇宙飞船和外星系的设计很相似,二者也都属于左右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中间派,不同于近几年科幻片倾向于采用的冷色系和宣扬外太空未知力量的黑科幻路线,《星际特工》在视听上弱化了宇宙空间的厚重感和压迫感,取而代之的是突出了外星生活的轻松愉悦,《星际特工》影片本身就像一个大市场,将观众带到一个从没去过的旅游胜地,各色奇珍异宝人头攒动应有尽有。
《星际特工》最核心的故事发生地是一个叫做阿尔法城的星球。
和戈达尔的经典科幻片《阿尔法城》一样,“阿尔法城”这个地理概念成为了对人类社会的高度乌托邦化的概括,这里有上百万个不同星球的不同种族和平共处,
彼此交换知识和文化。人类和身为外星种族的珍珠人为了全面和解而共同努力,消除极端分子和偏激意见。这是一种超越了现代商业社会财富物质信息交换的概念设定,
体现了人类社会各民族彻底消除偏见、实现高度融合的理想,若要实现这个超前的理想,在现实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片中段蕾哈娜上演美艳性感变装热舞,戏份不多,非常圈粉,蕾哈娜和3个舞替共同完成拍摄,拍摄周期6天,又花了2年才完成变装热舞片段的全部视效制作。
为了神迷目眩的大市场,为了沙滩海景房,为了蕾哈娜的变装秀,不要犹豫,IMAX+杜比才是打开《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的正确姿势。
2·一场瑰丽的太空游戏
看这部电影的心情有点像拿到一套小时候梦寐以求的手工游戏,虽然组装简单,但打开盒子的一瞬间就立刻被吸引——那些五光十色的小部件、那些精妙机巧的小设计、遍布画面的明亮瑰丽的视觉呈现,几乎每一分钟都抛出一个新奇的创意,在一个又一个轻松诙谐、脑洞大开的转弯后来到迷宫的终点。
当然我们都知道它的终点不会有多么出人意料,但毕竟过程有趣愉悦,忍不住想重新玩一次——带着家人和玩伴。
影片改编自法国一套上世纪70年代发行的科幻漫画(开场那段人类太空演进史,第一段镜头就是1975年美苏联合执行阿波罗任务,1975年正是该片所改编的系列漫画第六部发行时间),问世时间比《星球大战》还早。
事实上该片在多种族宇宙的描绘上也确实大大超越了《星球大战》,从梦幻如天堂般的珍珠星和珍珠星人,到足以比肩“神奇动物”聚宝兽的“摇钱罐”转化兽,从蕾哈娜客串的魅惑艺伎变装秀,到三只喋喋不休会做生意的“鸭嘴兽”,从套在头上就能吸食记忆的炫彩水母,到以蝴蝶做诱饵“钓鱼”捕食的巨人原始部落,还有无数大大小小奇形怪状各具特色的异星生命,《星际特工》可以说不只创造了一个世界,更是创造了一个宇宙。
据说片中共有200多种不同的生命体共存,3000多个外星人形象,吕克·贝松还写了一本长达600页的生物指南在开拍之前给演员阅读,里面详细介绍了各个物种的不同属性,以供演员在与它们“互动”时做出不同调整。
这样的结果就是片中从头到尾让人应接不暇的星际奇观展示。不仅生物本身,还有生物所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如陆地、海底、空中、气态世界、机械世界等等。
开片一大段男女主角在沙漠集市上执行抓捕任务的戏,充分展现了影片与好莱坞标准科幻片截然不同的想象力——用AR实景手段打造两个维度的平行世界,一个是看上去了无生机的炙热荒漠,一个是戴上眼镜后熙熙攘攘的星际港口大市场,主角在两个世界中不断穿梭配合,动静相宜,节奏和笑料俱佳,整段都是非常刺激的游戏化体验。紧随大市场之后的几个大段落场景,如“千星之城”阿尔法城,其内部鱼龙混杂、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建筑区域规划也相当精彩,既有高科技极简风的指挥中心,也有霓虹闪烁的不夜城红灯区,甚至提示了不同政体的融合(从人类联邦到部落国王),观众能隐隐体味到其背后有着严密的世界观设定和逻辑支撑(包括其金融体系和科树),这种烧脑型太空歌剧要比《星球大战》纯粹的“怪咖秀”有趣得多。
影片特效镜头量也因此飙升至2734个(对比导演当年《第五元素》的188个),成本高达2亿美元,为欧洲迄今为止预算最高的电影。
最后要说的是吴亦凡,在外国大片中安插中国演员总是一件怪事(参见他上次尬演的《极限特工3》,但这次居然没有——英文标准,定位明确,不耍酷不招摇,就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舰队指挥官大副。宣扬多种族和谐共存是太空科幻电影的主流价值观,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中国科幻片中,亚裔明星身边,也一定站着一张欧美面孔。
3·只适合去看3D效果,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从选题来看,这种太虚幻的片我是不会花钱到电影院看的!花个五块十块就不错了!这种只能是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的产品节目!
外国人吴亦凡能否不要打着中国人的口号来捞金,而且这个毁人不倦的家伙,演个西游直接把周星驰给毁彻底了。
看到去祸害外国人就放心了,他的电影我是不会去看了,上次冲着周星驰看的,到现在都觉得恶心。电影史上尬演的标杆之作。